首页

国产扶桑女王

时间:2025-05-29 00:45:40 作者:国内首次极端低温高压电缆终端绝缘特性试验在天津开展 浏览量:66942

  中新社北京9月17日电 (记者 应妮)山间云雾缭绕,万亩普洱茶林层层叠叠。

  77岁的苏国文是云南省级非遗项目“普洱祭茶祖习俗”的传承人。2004年从澜沧县教育局退休后回到景迈山的芒景村,他一心投入到布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中。在他和村里人共同努力下,2006年,芒景村恢复了布朗族传统节日“山康茶祖节”“开门节”“关门节”……布朗族的“茶魂”理念,在逐步复苏。他还收集资料撰写了《布朗族简史》和《布朗族与茶》等著作并公开出版。

  接受记者采访时,苏国文始终认为,守住遗产一定要靠人,一是要办好民族教育,二是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,这也是他身体力行写书的原因。

2008年4月,普洱景迈山当地民众在采春茶。 陈强 摄

  在苏国文看来,“在发展中保护,在保护中发展”是景迈山古茶林的唯一选择。景迈山的茶叶品质,正源于茶树是在万亩丛林中生长,这个生态系统不容被破坏。这一观点他一直教给族人,尤其是教导青年人。

  随着景迈山申遗工作的推进,景迈茶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,许多景迈山人因茶而富。1984年出生的傣族茶农仙贡现在已是远近知名的茶人,她不仅在2019年入围第十一届“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”,2021年还被全国妇联表彰为“全国巾帼建功标兵”。

  对于仙贡和许多景迈山居民来说,他们至今仍留有一份沉重的记忆。早些年从古树上辛苦采回来的茶叶,似乎并没有更多的经济价值。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,2010年仙贡组建了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,采取“品牌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让茶农们不仅可以通过合作社拿到分红,还可以就近在自家茶园务工。农户负责种植,保障茶叶品质,合作社负责收购、销售。这样就扩大了普洱茶品牌影响力,增加了收入。到2022年底,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27人增加到229人,茶园面积达9000余亩,茶叶年产量200余吨,辐射带动周边近500户农户增收。

  作为早期返乡创业成功的茶人,仙贡从祖辈那里传承下古树茶。如今她发现这些古茶树有了新的更大价值。历经二十年的茶事,只专注做茶的她,关注更多的是景迈山古茶林的保护和传承,她常常自问“茶改变了我们,我们能带给茶什么?”

  今年29岁的岩砍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,在北京求学4年后又待了2年,思乡心切的他得知景迈山申遗进入冲刺阶段后于2018年返乡,在翁基村开起了民宿、餐馆和咖啡厅,还尝试和团队拍视频宣介当地民族文化;刚在昆明读完大学的叶香回乡仅半年,作为景迈布朗公主茶厂负责人的小女儿,她打算今后通过互联网,例如直播或短视频来让更多人认识景迈山。

  在景迈山实地采访中,记者看到由申遗团队编写的《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宣传手册》的目录中有这么一栏——“作为景迈山的主人,我们应该怎么做”。总结下来即为“五要五不要”:要了解景迈山的突出价值,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古茶林,要熟悉古茶林保护的有关法规,要守护传统民居建筑、传统工艺、传统文化,要做景迈山的宣传员和讲解员;不要破坏或侵占古茶林,不要随意圈占宅基地,不要修建破坏传统风貌的现代建筑,不要修建大体量现代厂房、晒棚,不要过度商业化。

2019年1月的景迈山云海。 邵鸿雁 摄

  如今,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已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文本首席专家、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陈耀华坦言,文化景观离不开人的参与,茶山的主人是古村寨中的各族居民,一定要增加他们的参与意识,增进对景迈山价值的了解。“政府加强管理和引导,但保护工作最终要靠当地民众,他们是这片区域的主人。”

  “民众才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”,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,中国文物学会会长、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表达了这一观点。“保护和利用都不是最终目的,传承才是,而且必须是活态传承。要让文化遗产美起来、活起来,这不是政府和文物部门的专利,而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,每个人都有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监督权、享用权。”

  一位暮年壮心不已的老人,一位致富不忘乡邻的巾帼,在他和她的身后,还有着岩砍、叶香这些返乡年轻人……一如这千年古茶林,景迈山的主人们,一代代,生生不息。(完)

【编辑:王祎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数字焕活助力甲骨文破译

北京9月26日电 (记者 郭超凯)中国国防部26日举行例行记者会,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发布信息称,中国海军第46批护航编队许昌舰将与南非海军开展海上联演。

成都天府大道悬挂五星红旗迎接国庆节

如今,科技进步正推动殡葬行业的创新,如虚拟现实技术重建逝者形象,提供富有创意的告别方式,这要求从业者具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。

港澳各界举办丰富活动迎国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

在访匈之际发表的署名文章中,习主席表示,中国-中东欧国家合作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大势,符合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共同利益,也为中欧关系提供了有益补充。

多维度齐发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“拔节而起”底气足

8月12日电 40金27银24铜——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24巴黎奥运会上取得亮眼成绩,吸引外媒关注。“中国在多个项目中都给出意想不到的惊喜。”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写道。

新华社评论员:以开放促改革,书写中国同世界合作共赢新篇章——六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

由总台央视频原创AI团队自制的系列微短剧《AI看典籍》同日发布。该剧以史志、文学、农学、茶学、医药学等经典典籍为创作蓝本,通过AI的全新方式,生动解读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密码。第一期《周处除三害》将于3月29日在央视频上线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